要说套路深,还得是假酒。
成本几十元的假酒,一旦穿上正品名酒的外衣,摇身一变,就能被当作高档货在市场流通售卖,有些散装酒,甚至只换了与正品差不多的名字,照样有人看走眼买了单。
趁着今年315,咱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防不胜防的假酒套路!
真瓶灌假酒
身价蹭蹭涨
回收名酒瓶子灌入低档酒,是造假团伙惯用的伎俩。
去年12月,上海警方侦破制售假冒知名品牌白酒茅台系列案,现场查扣假冒茅台成品2000余瓶,压盖机、灌输机等制假设备5套,作案用的高档白酒空瓶和制假包材2万余件,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。
造假团伙先收购正品白酒空瓶,并采购低档酒液、散装白酒,再使用漏斗、灌输机等工具,将这些酒灌入空瓶中,经加工封装打包成品,最后以略低于市场价50元至100元不等的价格,通过社交软件发布广告等方式,对外谎称正品销售至全国多个省市。
无独有偶,去年11月,陕西西安未央警方破获的假酒案也使用了一样的招数。造假团伙从网上买来“黑桃A”“康培里侬”等知名品牌的注册商标标识以及空酒瓶后,把单价仅20余元的廉价酒水灌装其中,以每瓶标价300元售卖至全国各地,仅半年多就非法获利13万余元。
对造假团伙来说,采购低档酒自然不是什么难事,不过要是想模仿正品名酒,重新制作与之类似的包装就很困难了,主要还是因为造假的工艺跟不上来。像茅台、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头部白酒品牌,遭受仿冒的情况往往更严重,防伪技术就得不断升级。一瓶酒,从瓶盖、瓶身、标签,到酒盒、纸箱等,防伪的细节层层加码,造假团伙几乎不可能完全照搬,只能把主意打在回收真瓶上。
那么,真瓶从何而来?一是从废品收购站购买,二是从餐馆、饭店、烟酒店、酒店等内部工作人员处购买,三是从二手交易平台收购。例如,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,飞天茅台原装酒瓶就以几十到数百不等的价格进行售卖,酒杯、酒盒、酒袋也可以按需一键下单。
低档酒灌进真瓶之后,身价瞬间暴涨,稍低于正品的售价也很容易误认为是给消费者让利。倘若仅用于收藏,而非开瓶饮用,消费者甚至在长时间内都无法发现其中的猫腻。
擦边酒需分清
特供酒不要买
流通于市场的假酒,还包括各种蹭品牌搭便车的擦边酒,例如“午栏山”仿冒“牛栏山”,“RIQ”仿冒“RIO”,“泸酒老窖”仿冒“泸州老窖”。这些擦边酒在包装、名称上往往与正品十分相近,包装换了近似的颜色,或是添加了某些图案细节,名称多一撇、少一捺,大意的消费者都难注意得到。
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“乌苏”和“鸟苏”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正是如此。据悉,红罐装鸟苏啤酒与红罐装乌苏啤酒同样采用了红色作为主色调,商标使用方式、商品形状、标识位置、净含量等信息和布局基本相同,整体高度近似,更何况,两者的名称仅仅是一点之差。
乌苏啤酒公司发现这一情况后将“鸟苏”啤酒等公司告上法院,南京中院一审全额支持了权利人208万元的赔偿请求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。
除了擦边酒之外,造假团伙还喜欢拿“特供”“专供”来做噱头,向消费者暗示自己的产品来源和功效特殊,例如建国特供、内部专供等。去年12月,上海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“军供”“专供”假酒案,打掉9个生产、销售假酒犯罪团伙,查扣假酒1.2万余瓶,全案案值1.4亿元。
事实上,早在2013年,相关部门就已印发通知,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等标识。当前网上网下销售的“特制”“接待”“内招”以及“军供”“军队特供”等标识、字样的商品均系非法产品。
与灌在真瓶里的假酒一样,这些所谓的“特供酒”大多是成本低廉的散装酒,可只需在包装上标明“特供”“专供”二字,其价格就能远超实际价值,不法分子打着知名品牌的幌子,对外宣称其渠道特殊,一样有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近年来,随着抖音、小红书、贴吧等社交媒体的发展,酒类诈骗的手段也愈发多样。例如,在微信群找相熟的群友买酒却买到了假茅台;在抖音直播间听信以传授鉴酒真假为名的“网红”主播的推销之辞,不料买回来的酒还是假货;更有小红书博主诈骗资深葡萄酒“发烧友”上百万元一案,套路环环相扣,令人瞠目结舌。
总之,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酒水时,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渠道,保留好发票和购物凭证,切莫轻易听信网络上的卖酒广告,理性对待折扣优惠,避免因小失大。
文、编 | Rayna